(本文转自网易财经)
昨天,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对金融监管、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阐释。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背景下,李总理的谈话向金融业传递了三大积极信号:
一是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包容的信号。
李总理表示,过去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现在我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境内上市的制度措施,欢迎他们回归A股,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这一表态夯实了互联网等创新创业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的政策基调。在今年初2018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了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命题。目前,证监会等部门以及沪深交易所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已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等创新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存托凭证、直接发行A股等方式回归境内股票市场;境内尚未上市的优质创新企业将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登陆股市。
与此同时,李总理表示将放宽服务业的准入。其中就包括降低甚至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这一政策取向,相关法规的修订也已在进行中。
无论是完善制度让优质创新企业上市或从海外市场回归境内市场,还是降低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门槛,其目的都是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度,使其承载更多优质市场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继续坚持依法严格监管的信号。
李总理指出,最近监管部门主动出手、果断处理,就是要让这些点状的风险不扩散,该戳的“脓包”还是要戳,否则也有道德风险。他进一步表示,未来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还会坚决地处置。
2017年,监管部门依法打击资本市场价格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集中整治万能险市场,开展同业账户专项检查,整顿信托市场、理财市场等,去除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高杠杆业务。对所有金融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大力度挤压监管套利空间。依法处置了宝能等运用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和短炒股票案件,安邦等运用多层嵌套股权架构挪移银行体系资金案件。
整治不等于压制,而是正本清源,分类处置,区别对待,既要消除因监管不力形成的金融顽疾,也要为市场健康发展留出拓展空间。戳破脓包,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保护,是对理性金融活动的保护。
李克强对未来类似问题“还会坚决地处置”的表态,以及“合并保监会和银监会就是为了防止有规避监管行为发生”的阐释,既是对金融机构说的,也是对投资者、金融消费者说的。如果金融活动脱离实体经济需要,变味为“炒钱游戏”,少部分人可能一时开心,但最终一定是多输的结局。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提到,“市场活力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必须以严格依法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严格依法监管引导各类主体理性参与。
三是有足够能力防范风险的信号。
李总理表示,中国有能力防范、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运行也是稳健的。他解释说,中国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高于国际标准。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15%左右,这也相当于存了20多万亿元的风险准备金。
同时,他还解释了主动调低财政赤字的理由,一是财政收入坚实可靠——“去年经济稳中向好、财政超收超出预期”,“而且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又达到两位数增长”;二是预先备足应对工具——“为应对如果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一些新的风险点出现而备足工具”。
从2018年开始的未来三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任务之一。我们既要考虑国内不利因素,也要考虑国际不利因素,特别是充分估计一些目前还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战略上要“粮草先行”、“留有后手”。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先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度整顿金融秩序,主动降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杠杆率,预留应对灾备的金融资源,做好必要的政策和工具储备,就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2016年年报》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下一篇:【转载】全面注册制下 首批主板IPO企业将于3月13日上会